茭白高產(chǎn)優(yōu)質(zhì)栽培技術(shù)
惠農(nóng)網(wǎng)·農(nóng)技學堂
18357人閱讀
茭白,也叫高瓜、菰筍、高筍等,是常見的水生植物,一般在池塘、水田中可見,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種植面積。茭白的生育期較長,適應性強,想要高產(chǎn),種植過程中田間的管理非常重要。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茭白的田間管理要點,我們一起來看看。
一、施足基肥
1、茭白移栽前2~3天除草、翻耕,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公斤、過磷酸鈣40~50公斤、尿素20~25公斤、草木灰75~100公斤,將肥與泥充分耙勻。
2、連泥挖起長有茭苗的老茭墩,順著分蘗趨向,以3~5個健壯分蘗苗為一墩分開,每墩要求帶有老莖和部分匍匐莖,隨挖隨分隨栽。過高的茭苗栽前割去葉尖,株高留30厘米。
3、栽植行距為66~72厘米,株距66厘米,每畝栽1100~1300墩,基本苗6000株左右。
二、水肥管理
1、茭白定植后直到返青期,田間保持水層3厘米左右。分蘗期淺水灌溉,水深3~4厘米;分蘗后期深水控蘗,開始水深7~9厘米,7~8月當天氣炎熱時水位升高到10~15厘米,并經(jīng)常換水。采收末期淺水3~5厘米。返青后耥田3次,間隔7天左右,并著重施好分蘗肥。
2、第一次耥田,每畝施腐熟人畜糞尿2500~3000公斤;第二次耥田,每畝再施碳酸氫銨40~50公斤,硫酸鉀10公斤,施后就耥,使肥料在土壤中均勻分布,并與土壤結(jié)合,充分提高利用率。
三、中耕除草
1、緩苗后進行中耕,每8~10天一次,共進行2~3次,以除草和增氧促根。為使茭苗大田通風透光良好,要及時拔除株叢內(nèi)過密的弱分蘗(小苗),同時用泥填入株中間,使植株向四周展開生長。
2、分蘗末期進行整形,及時摘除黃葉、枯葉、老葉,踩入泥中,以利于株叢之間通風透光。這不僅有利于茭白生長,還可以降低病蟲危害。
四、病蟲害防治
近年來,隨著茭白的種植,病蟲害發(fā)生的趨勢越來越重,不時發(fā)生白葉枯病、銹病和葉蟬、蚜蟲的危害,應及時防治。
五、適時采收
1、當假莖中部膨大,葉鞘被擠到左右兩側(cè),假莖中露出1~2厘米潔白茭肉(即“露白”)時為采收適期。過早采收茭白影響產(chǎn)量,過遲采收,降低品質(zhì)或失去食用價值。
2、茭白成熟不一致,必須分次采收。一般間隔2~3天采收一次。采收時要小心,不要損壞鄰近的茭白植株。
以上就是茭白的田間管理要點,茭白生長量大,要多次追肥。管理上茭白不同生育生長期對水的深度有所不同,一般掌握由淺到深,再由深到淺的管水模型,種植戶要根據(jù)自身所種植的情況來進行。
關(guān)于茭白田間管理要點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(nóng)網(wǎng)以下推薦的內(nèi)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