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瓜怎么種產量高?
惠農網(wǎng)·農技學堂
6504人閱讀
苦瓜是大家并不陌生的一種蔬菜品種,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分布栽培,很多朋友以為種植苦瓜只要做好選種、病蟲害防治、水肥管理等就可以了,其實有時候氣體也會對苦瓜造成危害。下面一起學習一篇哪些氣體對苦瓜有危害?
一、對苦瓜有害的氣體
1、氨氣:設施內施用未發(fā)酵腐熟的有機肥料,有機肥料在發(fā)酵、分解過程中產生氨氣。施用銨態(tài)氮肥也可產生氨氣。氨氣在空氣中達到0.1%~0.8%的濃度時,就可危害苦瓜,使苦瓜葉綠素組織逐漸變?yōu)楹稚?,以至壞死。因此,設施內應避免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或大量的硫酸銨、硝酸銨、碳酸氫銨等銨態(tài)氮肥,并注意經常檢查設施內有無氨氣的積累。檢查方法是在早晨揭苫后馬上測試設施棚膜上凝結水滴的pH值,由于氨氣微溶于水,氨水為堿性,用pH試紙蘸取棚膜水滴至濕潤,然后通過比色卡對比即可。正常情況下,棚膜水滴應為中性至微堿性,pH值為7~7.2,當pH值達到7.5以上時,可認為有氨氣的發(fā)生和積累。須找出根源并予以排除。
2、二氧化氮:二氧化氮是氨氣進一步分解氧化而產生的,一般情況下生成的二氧化氮很快變成硝酸被植物所吸收,但施用銨態(tài)氮肥多時,二氧化氮則在土壤中積累,其含量達到0.0002%時,就會使苦瓜受害。二氧化氮危害癥狀,與設施室內燃燒煤炭加溫所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達0.0005%后的危害癥狀相似。
3、亞硝酸氣體:發(fā)生亞硝酸氣體危害的重要因素,是有經過強酸、高鹽濃度條件下強化了的土壤微生物(反硝化細菌)的大量存在。在連作的設施中,土壤里存在著大量的反硝化細菌,這是連作設施中易發(fā)生亞硝酸氣體危害的重要原因。由于亞硝酸氣體危害的癥狀與氨氣危害相似,不易區(qū)別,因而對亞硝酸氣體的鑒別顯得格外重要。其鑒別方法與氨氣的鑒別方法一樣采用pH試紙法,所不同的是反應的pH值呈酸性,測定的pH值在5以下時,可能有亞硝酸氣體產生和積累。
4、塑料薄膜揮發(fā)有毒氣體:塑料制品的增塑劑大部分為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,其本身不純,含有未反應的醇、烯、氯、烴、醚等沸點低的物質,它們揮發(fā)性很強,如混入一定量的乙烯、氯等,對苦瓜的危害很大。輕者使苦瓜受害部位的葉綠素解體變黃,重者使受害苦瓜葉片的葉緣或葉脈間變?yōu)榘咨菟?,受害部位主要是心葉和葉尖的幼嫩組織。一般設施栽培定植成活后5~7天(視溫度高低影響)表現(xiàn)受害癥狀,9~10天植株枯死。實踐證明,通風換氣不能完全控制農膜造成的氣體危害。因此,應選用完全無毒的塑料薄膜。
二、溫室大棚調節(jié)氣體方法
1、施用二氧化碳氣肥:大棚內施用二氧化碳氣肥的時間要根據(jù)作物開始光合作用時的光照強度而定,一般當光照強度達到5000勒時,光合強度增大,設施內二氧化碳含量下降,這時為施用二氧化碳的最佳時間。晴天應在揭苫后30分鐘施二氧化碳,如果施用了大量的有機肥,肥料分解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多,時間可推遲1小時。停止施用二氧化碳的時間依據(jù)溫度管理而定,一般在通風前30分鐘停止使用。秋、春季節(jié),外界溫度較高,設施通風的時間早且長,所以施用二氧化碳的時間較短,一般每天施用2~3小時;冬季氣溫較低,通風時間短,施用二氧化碳的時間應較長;上午作物同化二氧化碳的能力強,可施用濃度大些;下午同化能力弱,施用濃度可較低或不施用。
苦瓜設施栽培前期施用二氧化碳的效果較好。育苗期,因幼苗集中,占地面積小,施用二氧化碳簡單方便,而且對培育壯苗、縮短苗齡等有良好的效果。定植后至雌花開放前不施用二氧化碳,雌花開放至結果初期植株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急劇增加,應及時施用二氧化碳,以促進果實肥大,提高苦瓜的商品性。
2、防止有害氣體措施:防止設施內產生有害氣體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:
一是施用經過充分發(fā)酵腐熟的有機肥料。生產中為獲得高產,有機肥施用量較大,一般每畝施用有機肥20方以上。有機肥料在施用前2~3個月,應進行充分發(fā)酵腐熟,腐熟的有機肥,不僅不產生氨氣、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,而且也不帶病菌和蟲卵。
二是慎用化學肥料。不施用氨水、碳酸氫銨、硝酸銨等易揮發(fā)或淋失的化肥;尿素、硫酸銨等不易揮發(fā)的化肥作基肥時,要與過磷酸鈣混合后溝施深埋;尿素、硫酸銨、硫酸鉀等作追肥時,要采取隨水沖施的方法,而且要適當少施勤施。若采取開穴或開溝追肥,一定要隨追施隨埋嚴,追肥后及時澆水。不可在設施內追施(包括沖施)未經發(fā)酵腐熟的人糞尿等易揮發(fā)氣體的肥料。
三是采用無毒塑料薄膜。設施使用的地膜、防水膜和棚面膜必須是安全無毒的,不可用再生塑料膜。
綜上就是苦瓜有害氣體及其調節(jié)措施的介紹,種植了苦瓜的用戶朋友們可以多多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參考。
關于苦瓜危害氣體的精彩圖文、熱門評論,您可能對惠農網(wǎng)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