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菱鲆適合南方養(yǎng)殖嗎?大菱鲆北魚南養(yǎng)試驗介紹
惠農(nóng)網(wǎng)·農(nóng)技學堂
4234人閱讀
有人知道楠溪江在哪嗎?楠溪江其實就在我國浙江省的永嘉縣,因盛產(chǎn)楊梅而出名。那么令人垂涎的楊梅采后管理有哪些要點呢?下面一起來學習看。
1 采后施肥
楊梅樹結果后樹體消耗養(yǎng)分過大,應及時對采摘后的楊梅樹進行施肥,確保楊梅樹后續(xù)生長的營養(yǎng)供給充足 ??紤]到楊梅根系根瘤菌很多,能夠發(fā)揮固氮的功效,在采后施肥要結合楊梅樹的現(xiàn)狀,根據(jù)楊梅樹抽發(fā)的數(shù)量和枝條的長度,在“多結果的樹采后多施,反之少施肥;旺樹多施,反之少施”的原則指導下,提高施肥的科學性、合理性。采后施肥最好選用地面施肥和葉面施肥兩種方法,對于結果多的樹木,可選用硫酸鉀或硫酸鉀鎂;對于春梢抽發(fā)少且枝條短于10cm的楊梅樹,可選用硫酸鉀或者楊梅專用復合肥。葉面施肥最佳時期為7月中旬至8月底,為了促進花芽分化,可選用翠康花果靈+翠康金鉀,而對于樹勢較弱的樹木,可對其葉面噴灑稀土肥、綠芬威1號。
2 采后修剪
當下,造成部分楊梅樹結果體積小、產(chǎn)量低的原因之一是未對樹木進行合理的修剪,對樹木生長放任不管,導致樹體呈圓頭形,病蟲枝、交叉枝等屢見不鮮,在一定程度上損耗了楊梅成長營養(yǎng)。楊梅修剪不同于其他的落葉果樹,最佳修剪時期是在采后至9月,修剪要掌握“疏、截、放、撐、除”5個要點,適當疏刪樹冠上部和外圍的結果樹枝,為了保證樹體內(nèi)部光照充足,確保樹冠內(nèi)、外部都能開花結果,應回縮結果后衰退的枝組。盡可能保留處于中心干、主干處的徒長枝,對于成年樹木的下垂枝,應在早期輔以他物進行支撐,或者處理吊枝,后期仍下垂的要逐漸剪除,剪除還應該包括過密樹枝、交叉枝、枯干枝、病蟲枝等等,剪除要從基部入手。修剪要結合樹木的長勢,除去多余的枝體部分,以達到營養(yǎng)均衡、光照充足之效。
3 采后除草
楊梅采摘時節(jié)正逢多雨之際,且采摘過程中由于反復踩踏地面,會造成土壤結板、硬化,進而影響土壤的透氣性、蓄水能力等。因此,在楊梅采摘后,做好園內(nèi)除草及其翻土耕作就顯得尤為重要。翻土耕作以淺中耕為主,深度為5~10 cm,耕作中盡可能把雜草覆蓋入土中,以此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(fā),提高樹體的抗旱能力的同時,將雜草轉為化肥,環(huán)保經(jīng)濟。對于長勢良好的樹木,為了控制樹冠,促進結果,要控制新梢生長狀況,可施以多效唑。
4 病蟲害防治
病蟲害防治是楊梅采后管理的一大重點,病蟲的為害不容小覷,會危害楊梅枝條,甚至造成枝條或全樹枯死 。病蟲害的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、綜合防治的原則。楊梅常見的病蟲害有根腐病、楊梅瘡、褐斑病等。
4.1根腐病
根腐病是20世紀90年代新出現(xiàn)的病害,即地下爛根而引發(fā)的枝葉、枝干枯萎。研究表明,根腐病傳染層次為根瘤、小根、大根、根頸、地上部,當楊梅樹感染上根腐病后,其枝葉急速發(fā)生青枯。在夏季高溫天氣,樹冠較小的楊梅樹從發(fā)病到死亡僅需幾天時間,而樹冠高大的老樹的生命期也只有1年左右。根腐病發(fā)病高峰期在采摘后的7—8月,多發(fā)生在土壤黏重、有機質(zhì)量含量低的且易積水的低洼處。在防治根腐病時,要做好園地調(diào)查選擇工作,避開存有大量圓毛草的園地。同時,對于感染根瘤病的樹木要盡早給藥。翻松病患樹土壤,深度控制在15~30 cm,株施0.25~0.5 kg 70%托布津或50%多菌靈,將其均勻地撒放在松土上,在覆蓋上土壤。
4.2楊梅瘡
楊梅瘡又被稱為楊梅癌腫病、楊梅潰瘍病,屬于一種細菌性病害 。楊梅瘡癥狀為粗糙的腫瘤,主要侵害楊梅枝干。在病患初始,在枝干上病部為乳白色的小突點,小枝被侵害后,形成小圓球狀的腫瘤,直徑為1.5~2 cm。病發(fā)的枝干將會枯死,樹皮呈粗糙開裂,凹凸不平。楊梅瘡引發(fā)的腫瘤會對樹體內(nèi)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的運輸造成阻礙,進而導致樹體旱衰,造成樹木死亡。對于楊梅瘡的防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,1)做好冬季清園工作。楊梅瘡病菌會越冬,次年春天從瘤體表面溢出菌膿,通過雨水、風等傳播介質(zhì),入侵到樹體的傷口和葉痕。因此,在春季萌芽前剪除帶瘤的樹枝,大枝上的腫瘤可以用刀削除,對清理后的樹枝干葉要集中進行銷毀。2)藥物防治。清園后,可噴灑波爾多液、在削口處涂抹硫酸銅等,以此保護樹體。另外,防治楊梅瘡,要注重樹體的保護,盡可能減少樹體傷口,減少病菌入侵感染的概率。在平時的采摘、養(yǎng)護工作中,避免樹體機械損傷,施以鉀肥、有機肥,增強樹體抵抗力等。楊梅果實沒有外果皮的保護,使肉質(zhì)不柔嫩,所以在采后的楊梅處理過程中,避免碰傷表皮、積壓的損害,從而使汁液外流,果實失水干縮,研究表明,貯藏的時間延長,楊梅果實呼吸異常,振動強度閾值下降,引起呼吸增量與振動強度、放置時間及溫度之間均存在顯著的線性回歸關系。
5 果實采收
楊梅果實成熟度常以色澤判定,果實的采收成熟度因品種的不同而有差異,紅楊梅品種果實的成熟為外果皮肉柱充分肥大、光亮,呈深紅或微紫色。白楊梅品種的成熟為肉柱上葉綠素完全消失,呈白色水晶狀或略帶粉紅色 。楊梅采收需待果實充分成熟時分批進行,采收時間以晴天早晚涼爽時為佳。采收裝運過程要求輕拿輕放,避免損傷。
楊梅果實為核果,其食用部分為外果皮外層細胞發(fā)育而成的囊狀體,又稱肉柱。肉柱有長短、粗細、尖鈍、硬軟之分,主要取決于品種特性,也受環(huán)境條件、管理水平及樹體狀況、結實量、果實的成熟度等的影響。凡肉柱充分發(fā)育而先端圓鈍的果實,汁多味美;反之,則風味較差,但其組織致密,不易腐爛,較耐貯運。楊梅外果皮無保護層,因而貯運極為困難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(nèi)容,想學習楊梅采后管理技術的朋友,可以多了解,當然此技術僅供參考,具體請結合實際環(huán)境氣候考慮。